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习近平文化思想青年论坛(2024)”召开

发布时间: 2024-07-30     访问次数: 10     作者:
0

2024727-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主办,哲学研究所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室、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承办的“习近平文化思想青年论坛(2024)”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文化主体性的哲学基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华侨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会议,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文化主体性的哲学基础、理论构建与历史演进等问题展开理论探讨。

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室副主任杨洪源研究员主持。仪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周丹研究员致辞,介绍了哲学所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未来努力方向。他围绕本次会议主题指出,文化自信的前提在于文化主体性的确立和巩固,从学理上阐释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哲学基础,正是一种学术上和理论上的努力,他预祝会议取得丰硕成果;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兵教授致辞,他代表主办方向出席此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介绍了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基本情况和近年来发展成就。他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视野宏大、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为在新的起点上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他期待本次论坛能够就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入研究激发思想的火花,产生一批高水平的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吴肇光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提出的重要思想为福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资源,他介绍了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立以来,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开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他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为我国文化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根本性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新高度、新境界;山东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院长白占德在致辞中介绍了山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他结合政德教育干部学院的实际教学工作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干部教育提供了重要指导,山东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新时代干部德政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


   在会议发言和讨论阶段,与会学者围绕“文化主体性的哲学基础”这一主题展开理论研讨,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一,部分学者以“历史”概念为切入点反思文化主体性问题,指出文化主体性是历史的问题,在中华文明的文明史、文化史、思想史、学术史中,在中华文明的地理、人口、农业生产、对外交流等发展历程中,均蕴含着文化主体性的深层根源,需要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文化主体性。其二,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文化发展和建设的具体场域,只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并重并进并生,才能实现文明的自觉自主自信。在中西文明和中西现代化比较的视域中,有助于把握文化主体性的现代化基础。其三,部分学者围绕文化研究中的一系列重要哲学概念,在对文化概念本身的批判性反省的基础上,针对文化主体性与开放性、文化主体性与文化主体、文化主体性与文化认同、文化主体性的价值向度等问题展开理论探讨。


beat365体育官网徐伟、朱文瑞、储成君、陈康四位老师参与发言讨论。徐伟认为,“第二个结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在核心价值观念的通融提出了要求,应该为两者的融通寻找一个价值支点;朱文瑞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是家事也是国事”是中华文化独有的处世理念,贯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演进逻辑中,为揭示“家国天下”传统的时代蕴涵提供了重要指引;储成君进一步弘扬英雄精神、厚植英雄情怀,培育英雄文化可以为促进实现精神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陈康老师认为,“第二个结合”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应该以自信的姿态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齐头并进。


王程副院长主持会议闭幕式,他特别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对我们学院的关心、信任和支持,对各位专家对会议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对大会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祝贺。

与会学者们一致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理论体系,它的正式提出转变了我们对文明叙事模式的理论理解,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文化主体性的哲学基础的探讨,既是开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的重要环节,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而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指引。

(撰稿:徐伟;摄影:陶增霞;审核:王程)